很多都知道深圳是“珠寶設計之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展望珠寶設計明天。
鵬城深圳,國際設計平臺生力軍,“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一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第6個“設計之都”。近年來,在“文化立市”戰略的推動下,以創意為主的深圳文化產業發展勢頭日漸強勁,呈現可喜態勢。數據顯示,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由2003年的2.5%增長到2009年的6.5%。截至2010上半年,深圳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280億元,同比增長5.4%,增長量著實可觀。而根據深圳市政協《關于“十二五”期間推進深圳文化強市建設的建議案》提出,在全面建設十二五期間,還應進一步確立深圳“設計之都”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推進文化產業走向高端化、國際化。
一系列政策推動創意文化產業迸發巨大生命力、創新力、競爭力的同時,也將深圳珠寶產業推向了改革的最前端。眾所周知,以“中國珠寶龍頭”自居的深圳珠寶業,年產值800多億元人民幣,占據全國珠寶產業七成以上,卻有著與其地位并不相符的設計創造力。一方面,是國內乃至世界領先的生產加工能力,另一方面,卻是被設計同質化、品牌雷同化深深束縛的創意設計能力。站在微笑曲線的最底端,以加工制造起步的深圳珠寶業需要以更為奮勇的姿態升級轉型,褪去“深圳制造”的帽子,將“創造”二字烙印至產業根基,重新梳理出創意設計、研發生產、推廣銷售環環相扣的完整產業鏈。
設計,是珠寶的靈魂,更是品牌區別于眾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珠寶業內普遍意識的覺醒以及政策的傾向雖然為前進中的深圳珠寶業添加了不少動力,人才的缺失卻仍是困擾創意設計進步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以銷售主導設計的畸形生存模式終究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利潤,始終無法助推行業、品牌贏得國際競爭,因而,在產業升級轉型已成常態的當下,怎樣發掘人才,為設計師創造優越環境,給他們以應有的地位便是刻不容緩的了。
記錄起步模式制約人才發展
深圳珠寶業起步于家庭式作坊,早期以加工為主的發展模式使得設計環節相對不受重視,對管理者來說,一蹴而就的業績最為實際,能夠直接產生效益的生產加工當然就比尚需累積的創意設計更為給力。于是,于品牌意識未萌發初期產生的重加工輕設計的理念便逐步沿襲下來,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下一批家族企業。
盤點深圳珠寶設計從業人員可知,如今在珠寶企業挑大梁的,一部分是高??瓢喈厴I的學院派,另一部分是在工作崗位上慢慢摸索出的實干派。誠然,對于一個成功設計師而言,專業知識、審美修養固然必不可少,在實際工作中的磨練與進階更是不可或缺。但是,現實是,在工作環境相對苛刻的條件下,這些懵懂年輕的設計人才是否有韌性能夠守得云開見月明?換句話說,企業是否為潛在的設計人才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相對優渥的進步環境?于是,在日復一日淪為“畫樣工具”的過程中,許多人才喪失了創造能力,以無數次的復制、粘貼敷衍使命,難以精耕細作。
被成長環境影響的同時,珠寶設計師內涵的缺乏也是珠寶設計業一大桎梏。珠寶設計與藝術息息相關,而成功設計師往往需要多重文化浸潤,有著出于常人的感知力與審美性,同時,還要熟知珠寶誕生的每一個環節,開闊的眼界以及多方位的溝通一樣必不可少。綜觀業內設計環境,大多數設計師的操作經驗與審美內涵相對脫節,以當下利益著眼的大部分企業也并未將開拓設計師的眼界、世界觀作為必要任務之一,隔離的環境無法造就大師,而閉門造成的行為運作當然也就不可能誕生經典。
破冰先鋒思想勇承設計使命
2010年,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推動與組織下,首屆“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師”評定活動啟動,這是行業內首次較有規模地對有突出業績的珠寶首飾設計專業人才的表彰。在中寶協看來,通過這樣的形式激勵和引導廣大珠寶首飾設計人材進一步繁榮創作具有極高的示范和引導作用。而以此在全行業推行和發展設計先行的理念,也能令設計師成為產品創新的主體,從而促進整個珠寶首飾行業更持久的發展和具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當然,這并非一次心血來潮的評選,實際上,在珠寶產業漸趨發展瓶頸的近幾年里,已有不少先鋒企業及人士將提升設計地位、拓展品牌號召力作為進階的頭等大事。拿深圳高級珠寶品牌TTF來說,這個將“東方文化的當代藝術展現”作為發展理念的知名品牌近年來通過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推廣活動逐步走出國門,打開國際高端珠寶市場。作為三大國際珠寶展(瑞士巴塞爾國際鐘表珠寶展、意大利維琴查國際珠寶展和香港9月國際珠寶展)國際品牌展館的常駐品牌,去年11月,TTF國際珠寶設計大廈的全面啟動也突出表達了這個企業心系業內、放眼全球的厚重責任感與良苦用心。根據規劃,這座全球獨一無二的專業珠寶設計大廈將引進本土以及國際知名獨立設計師和設計機構,同時,也會容納國內外各大知名設計院校在此設立的培訓中心,另外,多家國際知名專業媒體所組成的高端媒體機構也將拓展設計大廈的平臺效應,把“深圳創造”、“深圳制造”落到實處。在TTF總裁吳峰華看來,設計大廈的落成不單對深圳珠寶產業產生影響,更將對亞洲珠寶產業,乃至全球珠寶產業及格局產生影響。“我們不僅僅只局限于對珠寶行業的推動,TTF設計大廈的一樓將作為創作設計作品的展廳開放,不僅限于珠寶,其他藝術門類也可以,只要具有原創價值、有國際水準、有突破性的作品都可以在一樓展覽。”
創意推廣的鏈條整合,多重藝術門類的相融互通,設計理念與思想的展示和碰撞,在先鋒的倡導下,創意設計終于能夠以獨立的姿態主導整個環節,以應有的地位存在并發展著?;蛟S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深圳乃至中國珠寶抱團出擊,以設計撼天下。
展望精英建言開啟設計春天
同質化一直是困擾深圳珠寶行業前進的頑疾,對于一些企業而言,設計就是在推陳出新時在舊有款式模板上修修改改,抑或搜尋市場里最為暢銷的元素加以拼接??梢韵胍?,當設計僅為速度服務,當設計師只會在書桌上、電腦前涂涂抹抹,我們又如何能令千篇一律的珠寶在殘酷市場上脫穎而出呢?買方市場的大背景下,消費者滿足的已不再是單純的奢侈品購買欲,而更多的是要表達對美麗、對人生的熱情態度。當重質不重量的珠寶消費習慣成為主流時,品牌設計被銘記的原因就只能是個性而非價廉。
在成功者眼中,珠寶設計與市場的互動應當如何,而設計師與品牌以及企業的合理關系又是怎樣?獨立設計人黃宏先生認為,首飾設計本質上就是商業的,純藝術不足以立足。但提高設計的藝術含量和個性區別,已經是市場的無聲呼吁。設計師必須接受各種制約,習慣于帶著滿身枷鎖載歌載舞。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任進先生也提出過,以設計師為核心的企業整體市場運作行為創造出優秀設計師的品牌,設計師得名,品牌得利,是一種可能的新型合作模式??偟恼f來,當設計師在品牌運作中具有相當重量級的話語權,乃至能夠左右品牌發展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地將設計的魅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雖然改革偉業并非一蹴而就,但在開拓者的引導下,轉型之路畢竟已啟程,延伸下去,將是一片光明。我們有理由期待,珠寶設計的明天,就在不遠處。